德国前驻华大使施明贤:欧洲不应错失“一带一路”机遇

瀏覽數:53 
文章附图

声音 | 德国前驻华大使施明贤:欧洲不应错失“一带一路”机遇

2016-10-05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0月5日报道 德媒称,德国前驻华大使施明贤认为,中国的“新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来说是个重大的机遇。



▲德国前驻华大使施明贤


“德国经济新闻”网站10月3日文章称,施明贤警告不要将自贸协定用作针对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的地缘政治工具。以下为采访内容:


“德国经济新闻”网站问:中国是新崛起的世界大国吗?美国、加拿大和欧盟需要《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和《综合经济与贸易协定》(CETA)这样的协议来更好地与中国竞争吗?


施明贤答: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来经历了惊人的发展。它成功消除了饥饿,实现适度富裕的中国人已经有将近4亿。但这也意味着近10亿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与微薄的收入之间。我认为,中国接近西欧的富裕水平至少还需要两代人、很有可能是三代人的时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会在某些领域更迅速地与我们的发展接轨。譬如说,中国比某些西方国家更快地完成了从早期工业化经济到数字化经济的飞跃。它跳过了某些发展阶段。这对中国在21世纪将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相信,21世纪的势力划分将不再完全由军事实力决定,而是由经济和社会实力决定。与此同时数字化发挥着核心作用。这方面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企业已经占据了战略优势,而欧洲有些贻误了这方面的发展。中国人的思想总是战略性的,长远的,往往是超越几代人的。他们是坚定无畏的、努力贯彻自身利益的商业伙伴。


中国目前推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是中国人战略思维和行动的很好例子。该计划具有很高的象征性意义,也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它与从中国到欧洲的古老贸易路线联系了起来。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似乎是:它具有包容性。这意味着:任何有意愿的国家都可以参与该计划的发展和实施。这其中尤其蕴含着对欧洲的重大机遇。我们不应把自己所演绎的北京的霸权主义意图强加给丝绸之路计划,并因此而毁掉我们的机遇。我们应当认真对待中国的提议,并通过具体合作进行尝试。


资料图片:德国杜伊斯堡DIT货运场站每周迎接8趟中欧班列。来自中国的货物从这里经公路、铁路、水路被分流到欧洲各地。


反过来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将西方贸易关系——简单来说就是TTIP、CETA或者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作为抵御臆想中的中国威胁的防御机制进行扩建。这不符合欧洲的地缘战略利益,欧洲比美国更依赖自由市场、与世界各地区的合作以及与其他社会的联系。针对金砖国家的贸易政策将不会对任何人有益。我们必须努力在现有国际法律秩序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不是为了针对新的影响力大国,而是与它们合作。


问:相对于担心中国的军事实力,很多人更担心在全球化的时代被中国在经济上赶超。


答:当然这样的担心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是答案不能是我们达成一致或者试图通过TTIP或者TPP来将中国排除在外。


问:我们被中国人赶超难道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吗?中国的大学每年培养几十万工程师,有什么数据是支持欧洲的呢?


答:支持欧洲的是它的人文主义和开明的传统。我们欧洲人应当思考我们的长处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样我们也将会成功地在全球化的世界里立足。


问:美元到底会不会继续担当世界主导货币呢?


答:眼下美元的地位还很强大,这主要也是因为中国人持有巨额的美国国债。所以说美元大跌不符合中国人的利益。尽管如此,我预测,中长期来看,除美元和欧元之外的其他货币——其中也包括人民币——的地位将上升。这也将是世界日益多极化的反映。


问:人民币究竟什么时候能完全自由兑换呢?


答:最迟到2020年,可能还会更早一些。中国将尽力谨慎地向这一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在中国融入全球社会的问题上,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在我看来,重要的是将中国纳入到全球和地区治理体系的继续发展当中,而不是试图将这个国家排除在外。


我深信,与中国以及其他新全球力量和平相处所带来的机遇比这些新力量的威胁要大得多。人们可以将“新丝绸之路”理解为以一种创新的跨地区合作形式为平等合作打下基础的提议,它将带来真正的利益均衡。